埋头负重前行的化工人如何也想不到2020年的初春竟然遍布如此多的阴霾。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成为国人的心头霾;而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和企业经营压力的增大,更是让这场阴霾挥之不去。据国家统计局2月3日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比上年下降3.3%;而具体到化工企业全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利润下降25.6%。
化工企业本就处在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的通道里,如今却要面临更加巨大的不确定性,前路漫漫,突破口在何方?化工企业自己的出路还没考虑清楚,但在灾情的防治工作上,他们已冲在了最前方。他们不但身体力行的进行捐款、捐物、志愿服务,更是站在了整个产业链的最前端,为灾情防疫工作默默奉献着。
以武汉市第四医院需求的捐赠物品为例,疫情发生后N95口罩、医用护目镜等很快就售罄,洗手液消毒液和过氧乙酸消毒液也同样紧张,甚至于不得不直接从生产工厂对接。随着全民防疫意识的增强,防护物资需求量井喷,我们都真实的感受到一罩难求的焦虑,而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在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我国的口罩产业现状如何?实际上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最大日产能可生产口罩2000万只。2015-2019年,我国口罩产业快速地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在如此迅猛的增速下,2019年我国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其中医用口罩占比超过54%,是名副其实的口罩制造大国。那么口罩究竟是怎么产出的呢?从化学物质上来分析,生产口罩用的熔喷布的原料包括了聚丙烯(PP)、聚酯(聚乙烯(PE)、聚氨酯(PU)等,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碳酸亚丙酯(PPC)等随着时下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作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原料被不断采用。而从口罩加工流程上来看:主要是聚丙烯加工后制成的无纺布,经加工企业剪裁等工艺制作而成,随后通过直销或者经销商向B端(企业用户)和C端(个人用户)两个方向进行销售。
需求端的巨大缺口迅速的蔓延到化工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上游和中上游:仅以A股相关企业为例,中国石化、东华能源、道恩股份、恒力石化等聚丙烯生产企业不仅要保障原材料供应,更是承诺绝对不在这个节骨眼上涨价。中上游的无纺布企业欣龙控股、再升科技等同样开足马力,保障供应。上文我们讲了原料的多样性,无纺布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同样多元:可分为水刺、热合、湿法、纺粘、熔喷等多种,其中熔喷无纺布采用独特技术,纤维直径能够达到0.5-10微米,超细纤维使熔喷布具有非常好空气过滤性,成为口罩的核心滤材。而医用口罩一般由三层组成,上下两面都是PP无纺布, 中间一般都会采用20克重的熔喷布,起主要防护作用。
口罩的生产和流转尚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长期资金市场的反应已经让务实的化工人错愕。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化工企业利润额的同天2月3日,在千股竞相下跌的背景下,口罩股逆势上涨,2月4日开盘,口罩概念股扛起涨停大旗,泰达股份、南卫股份、奥美医疗、海王生物、汉王科技、蓝帆医疗、振德医疗纷纷涨停。甚至于一些汽车生产商,都在近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要转型口罩生产……这样一个世界从不缺少喧嚣的拥趸,缺少的是如李文亮医生般敢于在汹涌的波涛中仍能守护初心,敢于发声的逆行者。以口罩行业的发展为例,离不开几个标志性事件的发展:17年前SARS病毒肆虐的非典让我们了解到口罩的重要性,也实现了中国口罩产业从无到有的积淀;而后,随着全民对雾霾的关注,更是大大催化了这一行业的成熟,让我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产销国。这一切,不能离开不断成熟的化工产业链的保障。
如果打开天眼,17年前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影响远比疫情本身要长。非典疫情期间同样诸多企业没办法正常开工。当时的阿里巴巴碰到的困难比大多数企业还要更严重:因为有员工参加广交会会被确诊非典,当时仅有500名员工的阿里巴巴被全员隔离。但马云迅速的组织为所有员工配上了网络,同时修订了业务工作和汇报的流程……正是这样强大的执行力下,阿里业务最终得以保全,并因为非典的原因,其2B业务开始以50%的速度爆炸式增长。更重要的是,5月10日这天,淘宝正式上线,其首页上醒目的写着:“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人们。”此刻的阿里,为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实体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易工具,而今他已经成长为5900亿美元的商业巨无霸。
后来的很多宏观经济数据证实,这一年非但没有成为中国经济面临严重压力的一年,相反,这是中国新一轮经济腾飞的沸腾岁月。而腾飞的基本盘是中国坚强的经济实体,来自艾瑞市场咨询的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网上拍卖市场规模实现了217.8%的增长,全年成交金额从2003年的10.7亿元增至2004年的34亿元。中国的中小产业集群最终成为了这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它最终对淘宝网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也就是说当年即便没有淘宝,我们大概率也会见证另一个巨无霸企业京东或者当当的成长。如今屠龙人慢慢的变成了了当年的恶龙,在淘宝网代表的竞价排名机制下,劣币驱逐良币良币现象时有发生。原本应该稳健成长的产业,在金融工具的催动下,先砸钱获客,形成垄断后牟利的“新型”商业模式屡见不鲜。羊毛出在猪身上,最终发现每个人吃到的只能是注水肉,让商业链条上的每一环都生存维艰。以至于在过去的一个经济周期,我们见到了周边太多的人离开化工行业,离开实体行业。
甚至我们正真看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谬论:脱实入虚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是决定我们能否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关键……但此刻我们该重新审视,假如没有实体产业的支撑,没有化工人提供的聚丙烯,没有纺织人提供的无纺布,没有一线万/日的口罩从何而来?那些口罩瞬间售罄的电子商务平台又拿什么绝不涨价的噱头换得好感?夹缝中生存的化工人面对的另一座高山是环保和安全的高压。从对抗行业周期,到要做好自己,到要管好邻居,再到投胎到好的园区……可怕的是如果我们不改变现状,全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利润下降25.6%很可能不是终点,而仅仅是行业衰退的开始。实体企业有多艰难,看看口罩行业的这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同样是在2月3日,一家在18年下半旬就停产,已经在破产清算的苏州市刚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危受命,在4天内紧急“复活”。复产后其第一条生产线万个,一次性无纺布口罩10万个。据悉后续该公司还将陆续投产KN95、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无纺布口罩3条生产线万个,但这之前,这家企业已经走在崩溃的边缘。不单单是上述企业,其他口罩企业同样日子不好过:上市公司延安必康虽然经过几个涨停板,扩大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线,但打算投入项目资金不超过5000万;江苏盛虹集团本来要破产清算了,此时募集3000万紧急复活企业,生产KN95口罩和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甚至无偿提供给政府使用……实体企业太难了,但临危受命,他们没办法推脱与逃避!我们或许会疑问,按道理口罩行业在一个高速成长的通道里,相关企业不说盆满钵满,至少应该生存无压力啊,怎么会如此的落魄。确实,中国的口罩市场在经历非典、雾霾等事件后高速成长,目前已经有10亿元左右的市场,但悲哀的是,目前这一个市场份额的90%被3M占据,其仅在1月20日3M就进账7000万元。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据啊!作为工业防护领域的巨无霸,3M不仅拥有高效静电滤棉技术,更是在线下拥有一个完善的渠道分销体系,再加上品牌的美誉度,使得国内厂家就没有逆袭可能。而一些冲进这个行业的厂商,面对世界500强显得过于稚嫩和羸弱。一些靠多级分销和造假吸引注意力的方式,更是将花了钱的人国产品牌的信任感消磨殆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口罩厂商只可以通过代工、模仿来维持生存。
就是这样的无力,看上去非常美好的一个行业,却因我们的成熟度较晚,国家和行业标准缺失而使得品质良莠不齐;国外巨擘凭借其规模、科技、营销、资金等每个方面的优势早早完成了市场的收割;为维持生存,国内企业只可以通过价格战这种自残的方式苟活……这就是国产口罩行业的现状,而这不单单是口罩行业的现状,而是绝大多数实业中小企业的现状:资金、人才、技术、渠道……每一项,都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在此刻,在最最危难的时刻,我们能依靠和信赖的有也只有我们自己。尽管有诸多的不完美,但国产厂商却是此刻最先能保障我们安危的马奇诺防线。不是靠的是情怀,能快速响应人民需求靠的则是能力了。全世界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保障防疫物资生产,拥有从原材料到生产线到产业工人完整链条的有也只有我们了。事实上并非我们不行,而是需要经验的积淀和创新的磨砺。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虽然独居在家,但空间上的疏离并没有让我们形成一个孤岛,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群人在默默的辛劳和付出着。而对于各行各业来说,以化工行业为代表的实体行业就如同默默付出的他们,在顺风顺水时或许不易感受,但当灾难来临时,却发现他们才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