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作为制造业发展重要方向,正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自2016年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行业内推动智能制造工作,企业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软件,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建设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推动行业智能制造工作深入实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逐步推动行业发展,10月20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智能制造论坛(以下简称“智能制造论坛”)在北京召开。
此次智能制造论坛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协办,湖南中南智能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毛纺集团·北京京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北京大源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赛得利支持,会议旨在与业内外人士一同探讨数字化装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交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项目实施经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光,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松林,北京清河三羊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振辉,北京大源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宇,湖南中南智能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甘超,以及400多位业内人士参会。
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他表示,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落地应用并深入融合,对纺织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发展纺织智能制造,有助于实现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敏捷制造、服务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推动纺织智能制造发展,对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俞建勇就纺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提出三个想法。首先要按需推进纺织智能制造发展。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处于工业2.0与3.0的交汇阶段,应当按需发展、并行推进纺织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发展数字化纺织车间、工厂技术,并逐步向智能化车间升级,全面打通生产和经营信息链,实现纺织制造全链条的智能化。其次要加速提升纺织智能制造核心关键软硬件技术。发展适应纺织生产高速、柔性体材料加工的智能装备、传感器、专用控制器件、控制软件、管理软件等,驱动纺织工艺参数在原料、温湿度环境、装备性能等参数动态变化下的自主调控;智能装备、AGV系统等多智能体间的群智能协同,实现系统运行智能优化和自主决策。最后要加快纺织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以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核心,构建全产业链数据空间,驱动定制化协同设计、企业资源协同配置、生产的全部过程协同管理;通过对纺织制造资源、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等业务的数据化,进行数据深度分析与挖掘,为纺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提供数据流,构建网络化协同快速响应服务体系。
俞建勇表示,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现纺织“十四五”目标与2035远大目标,构建高质量纺织智能制造体系至关重要。产业用纺织品是全球纺织科学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是纺织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智能制造系统和全产业链智能融合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技术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应用模式。放眼未来,希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抢抓机遇、跨界融合,用先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推动行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李陵申在致辞时表示,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门类,将智能制造作为提升行业制造能力,应对发展挑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行业内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建立优秀供应商队伍,推动先进装备和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在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对于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认可。
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蒸蒸日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向更丰富的形式、更高的层次推进,给产业用纺织品的制造能力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十四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高水平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为重点,加快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将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李陵申表示,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业先进制造能力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需要凝聚多方智慧,整合不一样的行业资源,需要超前规划、分步骤有序实施、持续改进。未来,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将重点开展五项工作。一是推动先进装备的开发和应用,联合重点装备企业突破行业在先进生产线、生产线核心装备方面的短板,提升装备高速运转下的稳定性,提高装备的数字化程度,大力推广和应用自动化、数字化装备。二是继续在行业内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和层次,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和供应商,支持试点企业在产品协同开发、在线质量检验等方面做开发,形成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在行业内推广。三是推动非织造布领域的智能化建设,开发非织造布关键工序的仿真系统,建立非织造布大数据模型,初步构建数据驱动的,以工艺优化、质量控制、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为特征的智能化能力。四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以共享设计、协同制造、质量追溯、供需对接为目标,在个体防护、工业过滤等领域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建设,开发行业专用工业APP,提高产业链协同制造能力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五是加大智能纺织品开发推广,开发推广面向体育运动、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等领域的智能可穿戴产品,拓展智能纺织品在土工、建筑、过滤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实时质量监控和预测性维护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陶飞作了题为《装备数字孪生系统及在纺织工业应用实践》的主旨报告。据陶飞介绍,数字孪生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技术方法之一,基于数字孪生践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共识。数字孪生是充分的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由物理空间的实体产品、虚拟空间的虚拟产品、虚实之间的连接数据和信息三部分构成。陶飞表示,未来,应基于数字孪生,探索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数字孪生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目前,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提出并围绕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建立了数字孪生理论体系、技术和工具体系、标准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各领域。针对纺织行业应用,科研团队研发的纺织物流装备数字孪生系统,以虚映实、以虚优实、以虚控实,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科研团队研发的玻璃纤维车间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化操作、远程监控运维、实时数据驱动孪生模型自适应修正、模型+数据混合决策驱动物理车间,优化了作业策略调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百度智能云工业解决方案总监杨文旭作了题为《百度AI助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加速发展》的主题报告。杨文旭表示,产业智能化进程是脚踏实地和星辰大海的融合,AI技术是构建产业的基石。百度智能云工业业务在探索和落地中实现了快速地发展,而百度AI 助力工业的目标,就是为工业构建“思考”能力。杨文旭从AI的价值认知、优化、探索、传承等方面对百度智能云工业进行了解读:人工智能的价值认知,就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理解;人工智能的价值优化,即通过各个场景的智能化改造,使企业具备自主配置资源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价值探索,主要指AI驱动位置的工业知识模型化,实现知识的持续沉淀和传承;人工智能的价值传承表现在,AI知识模型实现了知识的共享与持续迭代。杨文旭重点介绍了AI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有关应用: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优化方面,实现了实时动态排产、厂内AGV物流、布料裁剪优化、智能颜色差别智能色差识别?、布料瑕疵检验、AI能耗管理等应用;AI技术用于数字化的柔性生产方面,实现了头部企业牵头的供应链协同、云化的工业软件、产业金融等应用。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自推动智能制造工作以来,企业积极做出响应,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甘超作了题为《数字化手段助力纺织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主题报告。据她介绍,公司目前业务布局分为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核心激光装备三大板块。甘超表示,近年来,公司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凭借长泰机器人技术深耕基础原材料、动力工程等行业,提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机器人白车身柔性总拼系统、机器人视觉识别等自有技术,覆盖国内十大汽车厂商,凭借自主研发的绿色铸造清理打磨系统及纺织卷布验布专机,拓展了更多应用领域。此外,公司还以工业网络技术为抓手,以工业技术为依托,开发出上千款工业APP,为各工业领域客户打造从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到服务的工业级网络站点平台,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甘超分“点、线、面”三类别介绍了公司的数字化建设经验以及数字化建设成功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了纺织专机、打磨专机等APP专机产品,自动收卷机、ZTVT工业视觉瑕疵检测系统、云平台检监测系统、染纱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毛条自动下卷系统等装备。
济南永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从项目背景、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三个方面对公司水刺非织造布制造智能工厂关键技术装备及工程化应用情况做了介绍。该项目以解决企业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大数据挖掘推动资源高效配置、精益管理工具无障碍迭代以及00后数字化操作需求,采用产学研相结合,上下游协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项目实施情况最重要的包含:智能供应链、智能服务、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工业互联网六个方面。项目实施以来,水刺智能工厂共申请专利36项,授权专利17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3项。《水刺法非织造布智能工厂关键技术装备及工程化应用》项目通过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根据真实的情况,王晶提出了三点实施建议:一是拥有多条生产线、多个厂区或从事专属性定制生产的企业具备实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可行性;二是培养企业自有的开发团队;三是有行业牵头制定大宗物料表示编码标准,以达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WMS)高效落地。
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建设副总监吴玉灿介绍了公司胎基布智能工厂的建设情况。天鼎丰拥有三十多条聚酯纺粘针刺胎基布生产线万吨,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涉及防水卷材聚酯胎基布、高强粗旦聚丙烯土工布、高性能非织造土工合成材料、环保过滤材料等多个领域。天鼎丰公司致力于胎基布智能工厂的建设,以实现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信息化、能源管理智能化、工厂管理数字化。吴玉灿表示,生产设备自动化升级改造是建设智能工厂的基础,企业成立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项目部,挖掘各项潜能,同国内多家公司合作,打造了全新的自动化胎基布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收卷机升级改造、代替了人工实现机器视觉验布系统、升级了淀粉自动输送与自动配胶系统、摆丝器由手动调整改为电动智能摆丝。未来,天鼎丰将接着来进行创新改造,设备升级,实现加筋产品的稳定与量产,依托东方雨虹的平台,建立自己的MES系统,努力实现与SAP系统和WMS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智能化胎基布工厂。
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纯峰介绍了“工程用高性能复合材料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模式应用”的相关情况。赵纯峰认为,实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目的是未解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存在的能耗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装备落后、车间物流仓储方式落后等问题,并通过信息资源的全面集成、深入开发和大范围的应用,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的自动化;同时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经营决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逐步的提升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赵纯峰就智能化集成、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等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计划,即持续改进,完善智能工厂建设,提升公司智能化水平;加强示范推广,积累经验,提高解决方案,将企业成功模式在行业内复制推广;建成行业标杆示范,建成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杆企业,提升行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形成服务型制造示范,打造共享制造服务平台,畅通“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通道。